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重考班的春天-李承勳築夢的過程

承勳來自普通家庭,父親是公務員,簡樸,單純。 我母親是公務員,從小也是簡樸家庭出身,同樣都經歷了重考過程,看似相同的路徑,我相信應該會有不同的心情。 原則上我將採訪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採訪他重考前的掙扎心情問他所受到的壓力,因為他父親其實不希望他重考另一方面將問他決定的動機為何?並且詢問他當時對重考班的期待和畏懼 第二階段:將採訪他重考時的心境他當時的心情?以及繼續撐下去的動力為何?朋友的關係為何?不過我希望將重點放在詢問她時所提供的小故事 第三階段:將訪問他考完試放榜後的心情除了詢問他達到目標的心境已及家人的態度也將重點訪再重考班朋友的連繫,甚至引出如何激勵孩再重考的夥伴? 訪談概要內容: 問:請問你覺得重考對人生帶來的意義為何? 李:重考對人生的意義,就是可以再一次有機會去追求人生的夢想? 問:那你的夢想為何? 李:我想做一個好醫生 問:那你從小就有這個夢想? 李:沒有我不是從小勵志作醫生!我是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參加了醫學營,同時到醫院做志工,在當志工過程中發現我喜歡幫助別人;在醫學營時發現醫學的博大精深,所以我就發覺我能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尤其當醫生可以救人命。 問:所以你就決定重考了? 李:對! 問:請問你可以陳述一下重考生活嗎? 李:我覺得重考生活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充滿感激,很單純就是只要讀書,部用煩惱太多的事情,跟學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學校有很多學生性活動,但是重考班只要專心的把書讀好,交朋友方面大家目標一樣幾乎都是班上朋友,不向學校會有學長姐,這是單純面。一個是感激,因為在重考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不管是以前學校朋友還是重考班的朋友,都會給予鼓勵,更重要是,我可以很認真專心的重考,受惠於父母親的協助,使我可以不必顧慮家事,所以我整個重考過程充滿感激。 問:你這樣不會覺得重考過程很單調嗎? 李:其實不會耶,因為你在重考過程時會發現學業上有所長進,愈來愈多的且有系統所以很開心。另一方面,在交友方面,因為重考班結交到的朋友會來自各地各校,可以學習其他的文化,發現桃園在地的口頭禪有時不留通其它縣市,在交友過程中也瞭解如何互相尊重。其實重考班就像是社會先修班或是大學先修班,你就可以知道你得生活圈不像是你原本小學大道高中那麼窄,只是局限在一個地方,其實這整個社會就算隔了兩個縣市都會差別頗大,發覺這些東西就會覺得很值得且很有趣 問:你覺得重考班大家都在讀書真的可以交到好朋友嗎? 李:像我爸媽給了我這麼多協助,如果讀書時遇到撞牆期時,我不應該再拿這些瑣事去煩他們,他們的擔憂應該會太多還需分擔我的情緒。所以我會去尋求朋友的幫忙,因為重考班的朋友都是有相同的目標,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他們聊天時,如果有人心情不好或是讀書方法不錯,就會互相尋求協助以得到慰藉,反而不需要擔心交不到朋友,其實重考班會交到一生一世最用力愛的對象 問:那現在還有連絡? 李:當然啦!不管是簡訊還是臉書都會連絡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飄洋過海 漂泊人生

越群山 渡江海
豪情 壯志
幻化堅毅雙瞳 左手擁物理化學 右手刻四書五經
舊時歲月 往事塵煙
和潮水東流
在台灣 落地
生根 茁壯

我的阿公胡華渚,於民國兩年出生於江西省瑞昌縣胡家村,出生年份為身分證上所登記,詳細年份則無人知曉。小時候曾在地方上念過私塾,歷經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等中國傳統的重大變革時期,後受西式教育。以此養成我爺爺,兼具中國文人雅士的翩翩風骨氣質和西方縝密的邏輯推理思路。後來中日戰爭─八年抗戰時期,爺爺離鄉背井,隻身一人來到國民黨黨營中央日報上班,進入了隨身採訪先總統蔣公的團隊,因此時常跟著蔣公上山下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曾一同到「不見廬山真面目」的廬山度假。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於民國38年撤退來台,我爺爺則是逃到了香港,在香港新島日報上班了一段日子,後來聽朋友說台灣很不錯,才又回到台灣,進入中央日報工作。在49歲時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從報社下班搭交通車快回到家,在下車的途中,和計程車發生了擦撞,當場被撞飛到馬路上,造成顱內出血,緊急送醫。手術成功順利存活,整整修養了一年後才回到崗位,可是重傷留下的後遺症,已經使我爺爺無法從事先前較為繁重的工作,轉而只能從事簡單輕鬆的工作。在台灣三十多年都無法回到中國大陸家鄉,直到民國78年開放大陸探親後,才回去家鄉一陣子,再返回台灣。於88歲在病床上逝世。 我小的時候,因為屬雙薪家庭,父母都要去上班,所以就是爺爺奶奶待在家中照顧我。我爺爺非常地疼我,為我把屎把尿,而且人非常的和善,在待人處事上極度圓融,是位好好先生,唯一的缺點就是非常喜歡丟東西,常常把我的玩具給丟掉,不過其實不知是我還小還是其他緣故,我心中對這一點兒也不在意。另外,我爺爺非常喜歡喝酒,我姑姑只要去金門,都會買很多高粱酒回來孝敬他,我的印象中,爺爺中午下午晚上,都會在飯桌上喝酒吃東西。而就在有一次,爺爺喝完酒後就跑去洗澡,我父母親和奶奶都極力勸阻,最後的妥協是他會用冷一點的水洗,在途中我奶奶還把我帶進去洗屁股,這是在我三歲的時候。我父親覺得很奇怪,怎麼進去洗澡洗那麼久了都沒出來,於是便前往查看,結果就看到我爺爺倒在浴室地板上,緊急叫救護車,伯父也立即趕到,我父親和伯父兩人協同救護人員將我爺爺抬上救護車送醫,最後的結果是腦中風,無法說話。我奶奶常常跟我說,爺爺平常都不會感冒生病,可是一有事,都會是出大事情。我每次都聽的感覺非常難過。 爺爺在到台灣以前,在大陸也有妻子、子女、家庭,我們胡家人都住在胡家村。因戰亂被迫逃亡,來到台灣定居,認識了我奶奶才又結了婚。我覺得爺爺非常偉大,他經歷了中國史上屬一屬二重大的變革、戰亂,亂世中出身的他,不僅有著堅強刻苦的意志力,也保有文人雅士的風骨翩翩,一生顛簸曲折,我卻從他身上感受不到一點怨嘆,確實是我在面對一點小挫折、小阻礙時,在我心靈穩定上的重要力量。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父親 青年 奮鬥史

(作者曰:我想改名QQ)


父親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

家中若是聽見他的聲音,通常是因為我們問他問題而他回答,或是他罵人,又或是他叫我們做家事時會出聲。他不喜歡大小聲,但他會堅持對的事情
大約是我國中時,有次媽媽叫我們兄妹去晾衣服。我和妹妹正在玩電腦,於是不約而同的說:「等一下啦!」他可是火了:「等什麼?叫你們去你們就去,又不是在做什麼正經事!」但是我們兩個小鬼依舊不怕死-以前的我是這樣的:越是念我,我脾氣可是越發的硬氣!難搞!爸也知道,但他就是堅持:「等什麼!給我去!」
雖我不常在家,但有時一個小摩擦就會有這種對決。輸贏不一定,但我父親就是這樣,對於我們該做的事他絕不手軟,必然要求我們去做。

為什麼父親不喜歡說話?父親在中學時期曾經參加過辯論社,口才好的很!想辯,想辯贏他還真有點困難。那又為什麼他不常用這種優勢來要求我們?
父親中學時期的事我所知並不多,我打算在之後幾次的採訪繼續探究。總而言之,父親的口才真是不錯的,但進入職場後,他漸知道:口才再怎麼好,也不一定有用,別人口頭上服了你,當然打從心底不服-「你不過就是嘴巴上強了點,會點巧妙的詞語或詭辯的說法就強?就大尾?讀書人了不起?」
不開心了,當然就是──整!整你!整死你!


被整幾次,父親也知道職場的黑暗。「言詞再怎麼好,有什麼用?不聽就是不聽,你講他幾句他整死你,你也不見得有什麼辦法。」當然,他事後也補充,這種人在職場上的職業壽命是不久的,但他也說:「即使如此,言詞上依舊是得注意,不要為自己找來非必要的麻煩。」
在紡織廠打滾多年,也知道:口才好但心不服,沒有用。真心服了,口才也不重要了。

提及紡織廠,對父親而言那可是個很長的故事。真要說,得從他的從業生涯開始。
父親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寒暑假打工補貼家用,也因此導致了他現在的富貴手:他曾經在化學工廠幫忙處理化學藥劑,就是那時的藥劑導致他的手部皮膚非常不好。他甚至做過雨傘,就像孔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就像孔子,父親並非駑鈍!在國中時,他可是資優班喔!只是終究是愛玩、成績並不是很好。

於是。

高中聯考成績不佳,成績只有工專的邊緣:大漢工專。但考量家裡的經濟實力無法負擔交通費和學費,父親不去大漢工專,而是以成績單申請豫章工商。但沒幾天她就後悔了,因為豫章工商的教程實在是太差了!一天總共就五節課,考試只要簽名就有五十分。父親幾乎每次都拿第一名。




「一點意義都沒有,在這種地方讀書。」


重考。


泰山高中夜間部。電子科。

讀書的同時父親也在打工,在師傅底下學技術。父親說,當時師傅是不喜歡他讀書的。「讀什麼書?乖乖做比較實在!」師傅為了貫徹他要父親不讀書的想法,經常是加工、加料給父親,要求他做比較多、比較難的事情!怎麼樣!就是不讓你準時下班去讀書!但父親也不好惹!師傅刻意將他的工加重,使他不能準時下班去讀書,他就硬是是做完給你看!硬是比別人更認真!更拚!
父親回憶這段往事時,他也說:「也許正是嚴師出高徒吧!我累積了相當多的實作經驗!」父親那時的筆記可是字典級的厚度啊!父親在實作上的雄厚經驗,幫助他在日後在紡織廠中,能夠以他豐富的經驗去教授學弟學妹操作工廠的機電儀器:只要就他師父所教所授,調整為適合他的學弟妹吸收的方式。學弟妹有什麼問題,他也能很快地為他們解答。因此,父親在紡織廠是很有名望的。公司是相當的器重他,就因為他曾經投入在他的專業,能夠為公司支撐起厚實的技術支柱

在家裡看著父親,若不是特別探究,他常以鋼鐵的面目不透風地防守著他的過去、他的心,就像他是因為我們出生而存在,他的過去回憶很少參與道我們日常的生活。這次訪問就像為高地的湖水輕輕疏洪,只要稍稍引導,就溢出好多好多的回憶。若不是這次的機會,我也沒有機會了解到父親的過去。

父親總說:「沒什麼,不過是小事。」但每件他說是小事的事情,都蘊含著「務實」這堅定的人生哲學。

他嚴肅又溫柔。他笑容親和。他卻又剛毅木訥,他堅強、認真執著。
《孫子兵法》曰「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他不是什麼偉大的創業家,他只是在企業文化中打滾的人。
他沒有什麼偉大的父愛;
他沒有經營的奇智異謀;他沒有巨厚的家產後盾;他沒有天賦異稟。
他踏實的經營一切。

務實,就是他的價值。

訪問文稿

那是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猶記得當時蟬聲唧唧,路面上熱氣奔騰,天空中高掛的艷陽正彰顯著自身的強盛,然而在大榕樹下,卻是別有一番風情,擾人的熱風在樹蔭的遮蔽下,風輕撫著身子卻是陣陣清涼。此時,祖父坐在帶有時代刻畫的藤椅上,述說著以前的故事。

  時間是個極具創意的雕刻師,在祖父的臉上刻畫上時間的腳步,額頭上的皺紋,一道深似一道,眼睛旁的魚兒,隨著時光悄然而來的腳步,奇尾巴是長得更加的長。祖父以他特有的嗓音跟我訴說著,他小時候的經歷,那時我祖父的父親因很早就離開原本的家園,因此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因此阿公的父親常常需要到白河以外的地方接工作來養活一家大小,我祖父時常因著他父親工作的轉變,而轉變讀書的學校,光是國小時期,轉學次數最少有五次以上,當我祖父跟我說這件事時,要不是他父親時常不在家,他的廚藝想必不會像現在如此好,我祖父跟我說他時常一個人從柳營走路,走回位於台南市東北的白河,不是台南人的話,大概有點難想像這段距離有多長,距離最少有12公里之長,這種距離對一個國小的孩子來講,並不是一段十分容易走完的距離。

  我祖父他是在日本殖民時期,長大的小孩,因此日本的教育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時日本教育所帶來給台灣人民的改變,可以很容易從祖父身上看出,舉如:守時,這一點對現今的人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尤其以中華民族來看,與別人相邀約卻是常常遲到,這點在現今華人社會圈,並不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當時日本殖民台灣時,注意到台灣民眾普遍有這種現象發生,而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是以守時著稱的,因此對台灣人這種遲到習慣,十分討厭,因此在當時日本人可以控制台灣教育體制下,他們對當時台灣人灌輸許多日本人認為是好的習慣,當然日本人也會對台灣人灌輸要服從日本天皇,或是要服從日本的政府之類的思想,之類等等的東西。但不得不承認,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教育,以當時來說,算是十分成功的,也使得許多當時的小孩能有上學的機會。而我祖父正好是在這時期皆受過教育的人,因此他對守時十分的注重,以我自身經歷過的經驗來說,我祖父是真的十分的守時,像在今年的暑假,我去學習如何開車,有幾次是由我祖父接我去駕訓班的場地,他常常在約定的時間前10分鐘,就已經在我家一樓出現,在要接我離開駕訓班時,有常常是在下課前10分鐘抵達,除了這件事之外,仍有許多的例子,但我就不再此贅述。

  隨著敘述往事的尾聲,我對祖父也是越來越好奇,但想了解更深入,還是等下次機會吧~此時風還在戲弄著掛在樹上的葉子。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學無止境

學無止境

109910040 醫二 陳令軒

我舅舅的求學歷程,非常的特別。當年考高中聯考的前兩週,他的媽媽過世,所幸在兩位老師的關心與陪伴之下,暫時撇開傷痛,考到了學區內第一志願的高中。在高中的前兩年,原先為了減去通勤的不便,而選擇住校,但是一年下來,其實住宿的環境,很容易就和同學東遊西混,成績反而不甚理想,有一天,他在打工的地方看到很多公子哥的奢侈浪費,而體會到自己不該再這樣下去。直到二下,放棄了住宿的資格,住到了他的姊姊家,在那邊有阿姨的監督與照顧,讓他能更專心於課業上。但是一開始的課業已經落後很多了!使得他大學聯考只考到了私立的JC大學,當下他就放棄學籍,進入重考班,勤奮了一年後有了不錯的成績,在JS大競相邀請之下,他進入了JTM系。進入大學後,他就不再跟家裡拿錢,靠著雙親遺留下的退休金和房子的出租,再加上自己到處兼職的半工半讀,來付學費及供應仍是省吃儉用的生活所需,而且他選擇的工作,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除了家教、陪讀等常見的與學習有關的工作,他做過一個比較特別的工作是考卷測試的人員,這個工作需要入闈,雖然必須短暫的與世隔離,但是他覺得做這工作的同時同時可以學習,檢視自己的程度,薪水之外又包吃住,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畢業後,則考到了C大學的TM所,畢業前也順利地拿到了TM技師的執照。但是讀了那些年的TM,他才發現TM並不完全是他的興趣,又考取了N大的TEMA研究所,但其實當他考上之前的那陣子,他所住的,我外公的老家,電線走火整個燒掉了!他再度地在考試前夕遇到了人生的劇變,但是他這次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重點在哪裡,而暫時先不處理那間房子,借住了我阿姨家好好努力。而他仍舊不以此滿足,因此在讀N大的期間,在激烈競爭下,以一句我想讀更多的書,吸取更多的經驗打動了評審的心,申請到了A大一年交換學生的機會,他在那裏讀的是FL,決心充實自己不足的FL能力。回到台灣,得到了第二個碩士學位後,他在UC的科技公司擔任經理,但是做了一年,他認為這樣子整天做事,不符合他的理想,他還是對於學習與教學比較有熱忱,又覺得從事F業的同學所學的內容很實用又有趣,邊工作邊自修及詢問讀F的同學之下,他成功跨領域從二類跨到了一類,高分考取了TF研究所,而在研究所的幾年中,他讀書、打工,以運動當休閒之餘,都待在研究室中做研究,中間還有一陣子,爭取到了H大交換學生的機會,去那邊讀了幾個月的書。目前,他已經考取了TF的博士班,現在的他兼職的工作與以往又更加不同了!他在一些科技大學或是外商公司開課程當講師,依舊在工作的同時學習與複習。在同時有工作的情況下,他居然還能夠打破T大紀錄,成為第一個在第一學期,就修完博士班兩年所有學分的T大博士生,他的認真可見一斑。他的求學精神真的是我們家族的榜樣,刻苦耐勞,省吃儉用的同時,仍舊多多充實自己,除了一直往上升學的學無止盡,還靠自己的努力跨了一二類的領域。而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每天都能待在圖書館一直讀書,曾經他說過,他只要一天不讀書,甚至是一天不進圖書館,就會令他渾身不自在。他這種認真求學的態度,真的是值得我好好的學習!

老爸不願說的事

A Person Whom I Would Like To Interview – My Dad
  我爸爸叫做洪堯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三個妹妹。祖父在爸爸小時候因車外意外死亡,所以祖母很早就一人照料全家的生活。爸爸和姑姑們從小就很懂事,會幫忙祖母做生活上能幫得上的事情,像是為吃飯砍柴升火。
  在學校,爸爸參與了不少活動,平時就自己做書架的爸爸,國小和國中時代表學校參加工藝比賽,也參加了中部五縣市寫生比賽榮獲佳作。國中時甚至自己買唱針、畫電路板自己組裝了一台黑膠唱片音響。國中還參加管樂隊,由於想學的樂器太多,因此每個樂器都學一點,所以沒有專機(也就是學得亂七八糟),所以就擔任樂隊指揮。原本想要考當時中部男子第一志願彰化高中的爸爸,因為學校的不認可,自己便報考了清水高中。高中時延續了對音樂的熱誠,也在清水高中軍樂隊擔任樂隊指揮,帶領樂隊參加比賽。成績優異的爸爸,在大學聯考填寫志願卡的時候畫錯格,落到了海洋學院。
  在祖母的期許下,爸爸也曾考過轉學考,考到了中山牙醫,但爸爸的興趣比較偏向中醫,因此他放棄了牙醫,也沒再考轉學考,反而是考了校內轉系考由輪船機械轉到了於家族企業比較相關的水產食品加工。
  爸爸在大學社團並沒有猜加管樂社,但也參加了也充滿音樂性質的國樂社。在國樂大專盃比南湖時,曾與溫金龍大同台比賽,為海洋學院得第三名。在學業方面,爸爸的畢業論文研究蛋白質(沙魚肉)與澱粉的互作用(傳統的魚丸),由當時中研院化學所所長呂政義指導,在論文中提出了新的論點打破傳統的看法,被呂政義所長拿到日本發表,並且在大三時幫中研院化學所用蘋果電腦寫了一套多元回歸曲線數據計算程式,縮短了原本要四個月由人工計算的時間縮短到兩天內完成,稱之為實驗數據統計分析,使爸爸從水產食品加工製造的領域擴展到資訊研究。爸爸之後碩士是讀工程管理、博士則士進修企業管理,在職場上,這兩項融合資訊管理運用在往後的職場事業。爸爸也利用西洋管理心理學&命理管理研發出另外一套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運用於命理方面的測字等等。
  在上班的期間遇見一位黃老師,教了爸爸陽宅風水、命理、中醫食療,所以爸爸會山醫命卜相。這與他現在的職業很相關,現在爸爸是自由業,在算命理。不過之前,爸爸曾在電腦公司待過,也與許多人合夥投資成立電腦公司,成立和經營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許多人脈和金錢才能夠撐起來,不過爸爸驚人的毅力和熱忱使公司能夠經營得很好,雖然之後公司還是不幸的倒了,爸爸當時當然意志消沉,也往宗教方面尋求慰藉,不過他還是撐過來了。
  我真的覺得在某些方面我跟爸爸很像,像是對於事情很堅持、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挺固執的、有時候無法接納他人的想法,但是爸爸卻比我還要有熱忱,而且學問、堅持度和韌性更強,我想那是我應該要學習的,而我們父女倆則是要學會接納他人的意見,讓自己未來有走的路更順遂!
以上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由爸爸口中第一次聽到他的一些歷程
都是他感到驕傲、光鮮亮麗的一面
不過我更想要了解他不願講的事情
想要分享他帶著媽媽與哥哥移民到加拿大後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十年後,回到台灣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公司營運不順後生理與心理上痛苦難熬的心情等…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人物描寫

Mid-term Exam About my grandmother 從小因為爸媽工作比較忙的關係所以我主要是由我奶奶帶大的,奶奶有很多地方讓我覺得很有趣這也是我想訪問他的主要原因。 奶奶從小就因家中的女生太多而被另一個家庭領養回去做女兒,小時後便要做很多家事,有能力賺錢時便只能把賺來的錢讓他的弟弟們讀書,自己卻都一直都沒有機會能念到書。24歲時便嫁給了我爺爺,爺爺從事捕魚的工作,每天下午和晚上奶奶都會和他都會去抓魚,而其他時間也都一直忙著家務。奶奶年輕時就如同那個時代大部分的女人般總是忙著家務.沒機會念書,把他的一生都貢獻給家庭。後來我出生後幾乎是奶奶一手把我帶大,奶奶有很多觀念和傳統的老人不同。1:他完全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他認為孩子都是自己生的不會因為性別不同而又所偏心。2:他對死亡不避諱。有時候我和爸爸都會開奶奶跟死亡有關玩笑,但奶奶從來不會不高興或覺得觸霉頭,他認為人總有一天會死,所以並不用太計會這種小玩笑。3:奶奶就像我的朋友,我常常和奶奶聊天或跟他玩,所以我們感情很好,不會像有的子孫會有些距離感和代溝。4:奶奶會和我視訊,因為上大學後我不會天天待在家奶奶總是很想我,所以爸爸都會開Skype讓奶奶和我視訊。 我覺得奶奶有很多思維都和傳統的老人家很不一樣,讓我覺得有趣以及敬佩,最可惜的是奶奶沒機會念書,不然我覺得奶奶很聰明當時有機會畫肯很定可以讀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