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父親 青年 奮鬥史

(作者曰:我想改名QQ)


父親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

家中若是聽見他的聲音,通常是因為我們問他問題而他回答,或是他罵人,又或是他叫我們做家事時會出聲。他不喜歡大小聲,但他會堅持對的事情
大約是我國中時,有次媽媽叫我們兄妹去晾衣服。我和妹妹正在玩電腦,於是不約而同的說:「等一下啦!」他可是火了:「等什麼?叫你們去你們就去,又不是在做什麼正經事!」但是我們兩個小鬼依舊不怕死-以前的我是這樣的:越是念我,我脾氣可是越發的硬氣!難搞!爸也知道,但他就是堅持:「等什麼!給我去!」
雖我不常在家,但有時一個小摩擦就會有這種對決。輸贏不一定,但我父親就是這樣,對於我們該做的事他絕不手軟,必然要求我們去做。

為什麼父親不喜歡說話?父親在中學時期曾經參加過辯論社,口才好的很!想辯,想辯贏他還真有點困難。那又為什麼他不常用這種優勢來要求我們?
父親中學時期的事我所知並不多,我打算在之後幾次的採訪繼續探究。總而言之,父親的口才真是不錯的,但進入職場後,他漸知道:口才再怎麼好,也不一定有用,別人口頭上服了你,當然打從心底不服-「你不過就是嘴巴上強了點,會點巧妙的詞語或詭辯的說法就強?就大尾?讀書人了不起?」
不開心了,當然就是──整!整你!整死你!


被整幾次,父親也知道職場的黑暗。「言詞再怎麼好,有什麼用?不聽就是不聽,你講他幾句他整死你,你也不見得有什麼辦法。」當然,他事後也補充,這種人在職場上的職業壽命是不久的,但他也說:「即使如此,言詞上依舊是得注意,不要為自己找來非必要的麻煩。」
在紡織廠打滾多年,也知道:口才好但心不服,沒有用。真心服了,口才也不重要了。

提及紡織廠,對父親而言那可是個很長的故事。真要說,得從他的從業生涯開始。
父親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寒暑假打工補貼家用,也因此導致了他現在的富貴手:他曾經在化學工廠幫忙處理化學藥劑,就是那時的藥劑導致他的手部皮膚非常不好。他甚至做過雨傘,就像孔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就像孔子,父親並非駑鈍!在國中時,他可是資優班喔!只是終究是愛玩、成績並不是很好。

於是。

高中聯考成績不佳,成績只有工專的邊緣:大漢工專。但考量家裡的經濟實力無法負擔交通費和學費,父親不去大漢工專,而是以成績單申請豫章工商。但沒幾天她就後悔了,因為豫章工商的教程實在是太差了!一天總共就五節課,考試只要簽名就有五十分。父親幾乎每次都拿第一名。




「一點意義都沒有,在這種地方讀書。」


重考。


泰山高中夜間部。電子科。

讀書的同時父親也在打工,在師傅底下學技術。父親說,當時師傅是不喜歡他讀書的。「讀什麼書?乖乖做比較實在!」師傅為了貫徹他要父親不讀書的想法,經常是加工、加料給父親,要求他做比較多、比較難的事情!怎麼樣!就是不讓你準時下班去讀書!但父親也不好惹!師傅刻意將他的工加重,使他不能準時下班去讀書,他就硬是是做完給你看!硬是比別人更認真!更拚!
父親回憶這段往事時,他也說:「也許正是嚴師出高徒吧!我累積了相當多的實作經驗!」父親那時的筆記可是字典級的厚度啊!父親在實作上的雄厚經驗,幫助他在日後在紡織廠中,能夠以他豐富的經驗去教授學弟學妹操作工廠的機電儀器:只要就他師父所教所授,調整為適合他的學弟妹吸收的方式。學弟妹有什麼問題,他也能很快地為他們解答。因此,父親在紡織廠是很有名望的。公司是相當的器重他,就因為他曾經投入在他的專業,能夠為公司支撐起厚實的技術支柱

在家裡看著父親,若不是特別探究,他常以鋼鐵的面目不透風地防守著他的過去、他的心,就像他是因為我們出生而存在,他的過去回憶很少參與道我們日常的生活。這次訪問就像為高地的湖水輕輕疏洪,只要稍稍引導,就溢出好多好多的回憶。若不是這次的機會,我也沒有機會了解到父親的過去。

父親總說:「沒什麼,不過是小事。」但每件他說是小事的事情,都蘊含著「務實」這堅定的人生哲學。

他嚴肅又溫柔。他笑容親和。他卻又剛毅木訥,他堅強、認真執著。
《孫子兵法》曰「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他不是什麼偉大的創業家,他只是在企業文化中打滾的人。
他沒有什麼偉大的父愛;
他沒有經營的奇智異謀;他沒有巨厚的家產後盾;他沒有天賦異稟。
他踏實的經營一切。

務實,就是他的價值。

1 則留言:

  1. 會深入的部分是父親中學時的煎熬,
    以及父親在當學徒時的奮鬥。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