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郭宜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郭宜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父親 青年 奮鬥史

(作者曰:我想改名QQ)


父親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

家中若是聽見他的聲音,通常是因為我們問他問題而他回答,或是他罵人,又或是他叫我們做家事時會出聲。他不喜歡大小聲,但他會堅持對的事情
大約是我國中時,有次媽媽叫我們兄妹去晾衣服。我和妹妹正在玩電腦,於是不約而同的說:「等一下啦!」他可是火了:「等什麼?叫你們去你們就去,又不是在做什麼正經事!」但是我們兩個小鬼依舊不怕死-以前的我是這樣的:越是念我,我脾氣可是越發的硬氣!難搞!爸也知道,但他就是堅持:「等什麼!給我去!」
雖我不常在家,但有時一個小摩擦就會有這種對決。輸贏不一定,但我父親就是這樣,對於我們該做的事他絕不手軟,必然要求我們去做。

為什麼父親不喜歡說話?父親在中學時期曾經參加過辯論社,口才好的很!想辯,想辯贏他還真有點困難。那又為什麼他不常用這種優勢來要求我們?
父親中學時期的事我所知並不多,我打算在之後幾次的採訪繼續探究。總而言之,父親的口才真是不錯的,但進入職場後,他漸知道:口才再怎麼好,也不一定有用,別人口頭上服了你,當然打從心底不服-「你不過就是嘴巴上強了點,會點巧妙的詞語或詭辯的說法就強?就大尾?讀書人了不起?」
不開心了,當然就是──整!整你!整死你!


被整幾次,父親也知道職場的黑暗。「言詞再怎麼好,有什麼用?不聽就是不聽,你講他幾句他整死你,你也不見得有什麼辦法。」當然,他事後也補充,這種人在職場上的職業壽命是不久的,但他也說:「即使如此,言詞上依舊是得注意,不要為自己找來非必要的麻煩。」
在紡織廠打滾多年,也知道:口才好但心不服,沒有用。真心服了,口才也不重要了。

提及紡織廠,對父親而言那可是個很長的故事。真要說,得從他的從業生涯開始。
父親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寒暑假打工補貼家用,也因此導致了他現在的富貴手:他曾經在化學工廠幫忙處理化學藥劑,就是那時的藥劑導致他的手部皮膚非常不好。他甚至做過雨傘,就像孔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就像孔子,父親並非駑鈍!在國中時,他可是資優班喔!只是終究是愛玩、成績並不是很好。

於是。

高中聯考成績不佳,成績只有工專的邊緣:大漢工專。但考量家裡的經濟實力無法負擔交通費和學費,父親不去大漢工專,而是以成績單申請豫章工商。但沒幾天她就後悔了,因為豫章工商的教程實在是太差了!一天總共就五節課,考試只要簽名就有五十分。父親幾乎每次都拿第一名。




「一點意義都沒有,在這種地方讀書。」


重考。


泰山高中夜間部。電子科。

讀書的同時父親也在打工,在師傅底下學技術。父親說,當時師傅是不喜歡他讀書的。「讀什麼書?乖乖做比較實在!」師傅為了貫徹他要父親不讀書的想法,經常是加工、加料給父親,要求他做比較多、比較難的事情!怎麼樣!就是不讓你準時下班去讀書!但父親也不好惹!師傅刻意將他的工加重,使他不能準時下班去讀書,他就硬是是做完給你看!硬是比別人更認真!更拚!
父親回憶這段往事時,他也說:「也許正是嚴師出高徒吧!我累積了相當多的實作經驗!」父親那時的筆記可是字典級的厚度啊!父親在實作上的雄厚經驗,幫助他在日後在紡織廠中,能夠以他豐富的經驗去教授學弟學妹操作工廠的機電儀器:只要就他師父所教所授,調整為適合他的學弟妹吸收的方式。學弟妹有什麼問題,他也能很快地為他們解答。因此,父親在紡織廠是很有名望的。公司是相當的器重他,就因為他曾經投入在他的專業,能夠為公司支撐起厚實的技術支柱

在家裡看著父親,若不是特別探究,他常以鋼鐵的面目不透風地防守著他的過去、他的心,就像他是因為我們出生而存在,他的過去回憶很少參與道我們日常的生活。這次訪問就像為高地的湖水輕輕疏洪,只要稍稍引導,就溢出好多好多的回憶。若不是這次的機會,我也沒有機會了解到父親的過去。

父親總說:「沒什麼,不過是小事。」但每件他說是小事的事情,都蘊含著「務實」這堅定的人生哲學。

他嚴肅又溫柔。他笑容親和。他卻又剛毅木訥,他堅強、認真執著。
《孫子兵法》曰「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他不是什麼偉大的創業家,他只是在企業文化中打滾的人。
他沒有什麼偉大的父愛;
他沒有經營的奇智異謀;他沒有巨厚的家產後盾;他沒有天賦異稟。
他踏實的經營一切。

務實,就是他的價值。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公視參訪

這次參訪公視相當有價值。
可惜我精神不佳,中間昏睡一陣子。有幸聽到的部分,都是絕佳的養分,灌溉著我們這些晚輩的創作能量。

整場柯導演的帶領中我看見好濃醇的生命密度。柯金源導演記錄台灣不遺餘力,柯導演在攝影、製作各式紀錄片中,審美觀不斷洗練、轉化,對環境的感情也是日漸增加,很明顯的柯導演提倡環境保護,他用大量的照片對比,滄海桑田式的告訴我們環境的變遷有多麼驚人。
柯導演對紀錄片的定義是將真實事件做藝術手法的處理。就像各式生鮮食材,原味吃當然很讚,能感受到大自然純樸的滋味!但若稍加工,像生菜做成沙拉,魚做成生魚片或蒸魚!不失原味的處理食材,就像紀錄片的處理一樣,不失去原味,而能夠強調該強調的
什麼是該強調的?柯導演說:「紀錄片必須從某個觀點出發」,也就是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以前,我的想法是不預設立場--也就是不預設價值觀,不評論、不判斷--以前的想法是這樣的:紀錄片,就是忠實呈現,忠實捕捉每一分目標對象的精華。找到目標對象的核心價值,然後呈現出來。呈現被記錄者的真實。
柯導演的想法衝擊著我以前的觀念:若像柯導演那樣,不就是用有色的鏡片去看、去記錄
對此,我的解釋是:若只「忠實紀錄」,不是「忠實呈現」:只用一元的觀點--受訪者的觀點,可能流於過度保護該價值觀,而不能顯示出該價值觀真正的價值。以不同的思想衝擊價值觀,受訪的「非核心」部位會因為外來價值而被洗去,就能看見核心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被西方文化衝擊,我們可能對中國文化不夠了解。如果漁村沒有被都市力量衝擊,可能漁村除了純樸以外什麼都沒有。

除了人文的採訪,柯導演還有像是玉山、南極等等極地的採訪。我睡著了,很不好意思。

還有是有關台灣環境的變遷。要愛護環境。
其實我不知道要怎麼寫這部分的心得。因為若是真的保護台灣環境,我不應該當醫生--醫學是很浪費資源的一門學科。(其實,大多數的科學都很浪費資源。)我們滿足了自己的願望,犧牲的是土地、是未來子孫的生存權。美其名曰子孫擁有更好的科技、更棒的生活品質--放屁!我們這些先輩們大量的向大自然、向環境舉債,然後債留子孫,自己先去了、先逍遙了。不就是如此嗎?就先只談論水吧--未來每一口水可能都要求要有安全標章,因為未處理過的水是重金屬、毒素和內分泌干擾素溶液。柯導演告訴我們採訪的技巧地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應該愛護土地。上帝是要我們管理土地上的一切,不是汙染或摧毀。

所以,當醫生也要用醫生可以的方法愛護土地!我還不知道怎麼做,但有一天我會知道的!

結論是這樣的。
收穫良多,也許不完全是處理技術的部份,還有更多是人文、土地的關懷。期待挖子尾的行程。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Steve Jobs 的故事

1.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總是被教導「如何看起來更厲害」。選擇題不會?刪去法、關鍵字法;問答題?公式答案。
原則上奇怪的答案不一定會錯,但我總是這麼想:「奇怪的答案就表示有風險,套公式雖然不會有最好的答案,卻是『最穩定的』。」-只要談到創意就批評台灣教育,也是一種公式。
但我想了想,批評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我只「表達了我對它的厭棄」,並沒有真正的「吃進自己喜歡的」。光是一直說腹肚空虛,無法吃到好吃的東西。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是最重要的源頭,對於自己的惕勵、對他人的鞭策都是因為staying foolish並持續比以前更聰明。

重點在於不斷的渴求更多進步。

2.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惘然的度過每一天,如同昨日、今日、明日。這並不是我所要的生活。但有時我迷失了,沉淪在安逸裡,那天我就沒有靈魂,只是軀殼活著。很少能有這麼衝的話,讓我真正的醒了過來。
「如果今天我就要死了,我想做我將要做的事情嗎?」
我想,在我生命裡大概有六成是「否」。高中三年,是我最過癮的三年,也是我大起大落、失魂落魄又還魂的三年,我卻很肯定:在我快樂的日子裡,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如果我今天將要死時我會做的事情」,在我悲傷時則相反。我很確定,當我對得起我自己,我每天都會過得開開心心;當我對不起自己,那天的我就會渾渾噩噩,只是會走路會說話的屍體。

3.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上帝做的事情很怪,也很妙。
國二,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在班上的地位是如何的不堪,於是!我寫了個紙條給一個我沒有很熟的可愛女生-請問我要怎樣才會進步?
我簡直不敢想像我真的做過這種事但它就是那麼活生生血淋淋的寫在我的記憶裡面。

但這開始了我的大腦狂飆期,從國二、一直到高中三年結束再到現在,我簡直不敢想像當初若我沒有主動踏出那一步、寫下這篇史詩的第一個字,我現在怎麼可能如此開放、試圖理解他人的心思和意念如此的強勁。
相信自己所走的路徑是人生這巨制油畫的其中一筆,眼前所作所為都是電影的一個章節,每段故事都是長篇史詩的一小節。

In the end, may you rest in peace, Steve Jobs.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作業-學習心得】身體的故事

110010032 醫一 郭宜朋

As a taller...
那是高二的暑假;我害慘了我的腸胃。
那時,在七月的烈陽下集訓,相當消耗水分,練習份量又相當吃重:兩次練圖中間通常是只有五分鐘的休息時間。那時的我對自己的身體太有信心,經常是直接灌冰水半公升下肚,休息一下就繼續練槍練旗。
就這樣從7/1一直練到7/17,在那之前我忽視、放任腸胃漸漸惡化:為了練習、為了表演,怎麼可以因為一點點身體的不適就下場休息?於是,一天一天過去,因為是夏天所以其實也感覺不出來腸胃的異樣,不斷傷害自己的腸胃。

直到7/17那天,轉移陣地到了台科大練習-因為我們透過家長使用台科大的場地,台科大官方要求我們要了解台科大:也就是「官方說明會」。好像也沒什麼不好?但此時因為說明會必定需要冷氣,而我的腸胃也正好被摧殘到某個境地了,一受涼,就像啟動了疼痛的開關,肚子開始悶痛、絞痛。
我不清楚那是什麼痛;我猜,大概和女生的生理痛差不多吧。
一直到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就藉故出場找廁所-狂瀉。沒出血,但我感覺到我的腸胃正在哭號。

那之後,我吃東西消化也不是很好。有次,我練習到一半因為東西在胃裡滾動很不舒服,就離場去廁所嘔吐,把剛剛吃的東西統統吐掉。也是冰水類的東西惹的禍(好像是愛玉冰還是茶類的甜飲)。
這樣的爛腸胃就一直到高三,常常我只要吃點冷的、或吹到冷氣就會開始悶痛,如果兩個一起來那就必定要跑廁所了。常常吃點東西或喝飲料沒多久就會就吐掉或腹瀉,相當折磨。

因此,我學會聽腸胃的話:吃什麼不會拉我就吃那些東西(主要是熱的、不會太甜的食物),少吹冷氣(CKMB其實有讓我習慣這件事情)。漸漸地,腸胃對冰冷食物就多少能接受一點點,也不會只要冷風一吹就開始悶絞痛。

現在,我可以吃冰、喝甜飲料,但我都會節制,避免慘劇再次發生。
(有次我就想試試看自己的極限,結果我的腸胃就懲罰了我;而我也再也不想挑戰那極限了,畢竟傷身阿。)





我也學會了愛惜自己。

As a listener...

看不清楚很煩人,芳郁在他的故事裡描述他的眼睛如何的從弱視、近視到深度近視,從眼鏡、角膜塑型片到隱形眼鏡,一路走來她的感受應當是無奈的。

無奈地看著醫生,無奈地戴上角膜塑型片,無奈地看著母親擔心的眼神,無奈地告訴自己要好好照顧眼睛,芳郁的聲音略嫌淡漠地闡述著。我想,芳郁是很坦然的接受這事實的、卻也是很無奈的-被上帝賦予這樣的雙眼,除了接受又能奈何呢?幸好現代醫療科技發達,芳郁除了必須忍受一點點的不方便和不舒服戴上隱形眼鏡,她的視力可以回復到普通人的水準。

身為聽者,雖然總是因有缺陷而遺憾,我看見芳郁坦然接受缺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