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翁鼎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翁鼎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彷若重演紅樓一夢 ─ 母親方仁鳳女士的故事

彷若重演紅樓一夢 ─ 母親方仁鳳女士的故事
獻給母親
前言
母親十八歲那年,我外公與世長辭……
現在的我依舊記得上次母親流淚,是我國小六年級的事了。那日,母親帶我去法鼓山做法會。那年我十二歲,也是外公去世滿三十年的日子,這也是我們母女倆會上山做法會的原因。在法會現場,很明顯地,對一個十二歲的幼兒來說是很乏味的。但我依然記得那天法會上,母親雙膝著地,雙手合十,兩眼緊閉,眉頭深鎖,額頭刻文彷彿在法如水的層層洗滌下,一條一條顯示出他在這些年所經歷的煎熬。當上了大學精彩的青春人生正要發光發熱的時候,他身為長女逢父親逝世,家計像大石遽落在一個十八歲的女孩上雖然如此,但她撐下來了,把困難往肚裡吞的同時,彷彿昇華出來的,是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學。
現在十八歲的我回首來看,媽媽用她的困苦經驗教導我。
那人生無難
惟堅持下去就可達到一切的哲學
前年,我十八歲,仍記得她堅強的背影,是我往醫學艱難 路走下去的最大推力……
訪談著眼處
我是著眼於母親在大環境變化下的心路歷程。從原本家境小康的家庭,但一夕間需要靠媽媽兼家教來幫忙家計,甚至需要和同學解釋為何只能有那麼少的時間參加班上活動到現在身為我的母親,她是如何走過這艱辛的路程,甚至到現在副工程師的職位。所以,這一段波折的歷程就是我要著眼的地方。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公視參訪

對導演的認識起初只來自於節目《我們的島》,但說實在,對於導演的深層了解,卻是藉由這次的參訪得來的。關心台灣的環保議題與得到那匹金馬到底哪個重要?甚至工作量和收入的多寡是否達到平衡?然對導演而言,給的卻永遠是擺脫世俗化的答案 他永遠選擇做自己。因為不忍環境的惡化污染了寶島的美麗,導演的眼神關注的不是手中孫中山紅色圖像的多寡,卻是關心環境的惡化性變遷,那雙眼眸是展望台灣會有更好未來的盼望眼神。我發現,他是環境的守護天使,也是真的在為下一代留一片清新家園的守門人,總是希望未來的門後的世界,會比現在更美麗、更美好。

另一點我欽佩的,是導演對夢想的堅持與實踐。放眼大千世界眾多人為名為利,努力一輩子換來的卻是短暫的歡愉;但是,導演用自己的雙腳走片世界,用鏡頭的眼捕捉他想探討的世界,用自己的堅持支撐理想的重量,甚至當一天的工作量遠遠超過自己所得,他無哀無怨,求得或許只有在自己生命結束前的每一刻,為夢想衝,為自己行片藍天,也為台灣、我們的島、我們的家園多盡一份心力吧!

Steve Jobs:「把每天當最後一天在活。」這也是藉由這次探訪讓我深刻瞭解到的一句話。所以我要謝謝導演,因為當看到一個人為自己的理想奔馳了近半個年歲,我發現其實為了夢想努力,我也可以。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Steve Jobs 的故事]

Steve Jobs 不只是厲害的行銷員,同時也是世紀偉大的哲學家。

第一他使人發省,到底複雜的生活模式有何利處? 故此,就像無印良品將家具簡便化、單純化,賈伯斯創造了蘋果系列電腦,套進了他的信仰的精隨 簡單、不複雜。

說實在,這挺發令人生深省的。秉持印度信仰核心思想的賈伯斯,在i系列上展現出屬於蘋果的簡單美學;他讓我們知道美的存在,甚至要使產品用起來上手的方法,不外乎是使一切簡潔有力。而讓我思考到的,便也是這樣思想和我們複雜化的生活有所矛盾。為何我們時常拐好幾個彎才得以至終點?就像一個讓世俗之人看起來得體的禮盒,為何總是裹著層層包裝,雖然美觀,但太不環保,太複雜了不是嗎?更進一步講到屬於學生們的生活,包括我在內,有時無條例地處理事情,以至於在無完整的考慮下,複雜了原本簡單的事情,而在那裏呼喊上天何以不公,給我的時間那麼少,不夠用。因此回歸賈伯斯的哲學,或許我們該懂得如何簡單看起來複雜的生活,條理式按部就班地處理問題,同ipod桌面上簡而易懂的按鍵選項─簡潔不複雜,即是通往成功與生活自適的不二法門

第二便是他的串聯哲學。每一件人生所做的事,當初看起來不起眼,其實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每件事都是一個契機,成功的墊腳石。若不是當初有修的書法課,賈伯斯不可能創造出多款不同的電腦字體;若當初沒被蘋果開除,他就不會建立NeXT和皮克斯。對我而言,若不是當初少得一兩分,我怎能進師大附中,怎能進馬偕,怎能進到兩所同是環境冠全國之首的兩所學校(非諂媚之言)。因此,像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的心有所觸,和賈伯斯所說之間,我是心有戚戚的。

最後,同學們和老師的回應中,真的看得出串聯哲學在人們生活中的實証。或許,我們在許多不完整的事情看起來做的不完美,然而,或許多年後回首,我們正用自己的雙手串聯出屬於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吧!

我們都在此生中,刻刻活著、學著、也創造屬於自己的哲學,獨一無二的。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作業(學習心得)〕身體的故事

身體的故事

醫學系大一110010031翁鼎淳

心,方寸之物,不只是人身體的中心,也是心靈的中心所在。因此心痛不只讓人產生胸口悶等症狀,又會讓人害怕,怕不久就會與世隔絕,怕不久就會被迫離開許多我們所心愛的。

所以一年前斷斷續續的心痛症狀,當時不只讓我害怕,甚至默默在一天夜暗風高的無雨晚上,輕輕捻亮檯燈,將淚光寫成一行一行的離別辭,緩緩藏在抽屜左底方的角落,才似心中放下一大石之樣,安穩的入了眠。然而,當時的我卻始終不知,明日睜眼所看到的,是陽光普照大地的畫面,還是……。

高三對大部分台灣學生而言,是最緊張,也是心中最徬徨的一年。當時,為了完成年幼時早已在心中蘊存許久的夢想,希望靠著一年的努力不殆,能讓夢想在我手裡發芽,進而長成一大樹,護著自己,也護著那群我心愛的人們。

但是,當我時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甚至因為成績不甚理想而有所焦慮,常常失眠多日,最後胸口便開始痛了幾來。猶記那時,多次痛到在地板打滾,邊緊壓著胸口,邊怨著老天爺何以不公,讓我小小年紀便有活不過明天的念頭。甚至在尋求多位醫生卻都無所知病情的解時,我心灰意冷,才在那日晚上暗暗寫著這段苦酸,暗暗為那可能會天人永隔之事做好最壞的打算。

直至一次去大醫院做細部檢查,得知此非大病,只要懂得放鬆心情,便不會再次發作。因此,我開始懂得了解自己,甚至學會和大家一起快樂的方法,進而讓自己能在大考順順利利,而認識了馬偕的大家。

真的,很謝謝各位,也很感謝我那顆方寸之物教導我,怎樣做一個活得快樂,活得健康的人。

感想

身為聆聽者:原來大家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甚至大家都靠自己努力去善待,去疼愛自己那個部位,而因此成為一位哲學師,各自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哲學故事。-而且聽起來,大家都是用心靈和我們的心靈對話,告訴我們他的辛酸歷程,也讓我感觸良多,學到許多。

身為敘事者:很感動的是,大家都能靜靜地聽完我累積在心中許久的故事,不只是心靈有所放鬆,甚至讓我感到大家給我的關愛,給我的好,而讓我更懂得愛護自己,間接的也學會身為一個敘事者該有的表達方式與和聆聽者之間所要有的互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