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重考班的春天-李承勳築夢的過程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飄洋過海 漂泊人生
我的阿公胡華渚,於民國兩年出生於江西省瑞昌縣胡家村,出生年份為身分證上所登記,詳細年份則無人知曉。小時候曾在地方上念過私塾,歷經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等中國傳統的重大變革時期,後受西式教育。以此養成我爺爺,兼具中國文人雅士的翩翩風骨氣質和西方縝密的邏輯推理思路。後來中日戰爭─八年抗戰時期,爺爺離鄉背井,隻身一人來到國民黨黨營中央日報上班,進入了隨身採訪先總統蔣公的團隊,因此時常跟著蔣公上山下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曾一同到「不見廬山真面目」的廬山度假。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於民國38年撤退來台,我爺爺則是逃到了香港,在香港新島日報上班了一段日子,後來聽朋友說台灣很不錯,才又回到台灣,進入中央日報工作。在49歲時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從報社下班搭交通車快回到家,在下車的途中,和計程車發生了擦撞,當場被撞飛到馬路上,造成顱內出血,緊急送醫。手術成功順利存活,整整修養了一年後才回到崗位,可是重傷留下的後遺症,已經使我爺爺無法從事先前較為繁重的工作,轉而只能從事簡單輕鬆的工作。在台灣三十多年都無法回到中國大陸家鄉,直到民國78年開放大陸探親後,才回去家鄉一陣子,再返回台灣。於88歲在病床上逝世。 我小的時候,因為屬雙薪家庭,父母都要去上班,所以就是爺爺奶奶待在家中照顧我。我爺爺非常地疼我,為我把屎把尿,而且人非常的和善,在待人處事上極度圓融,是位好好先生,唯一的缺點就是非常喜歡丟東西,常常把我的玩具給丟掉,不過其實不知是我還小還是其他緣故,我心中對這一點兒也不在意。另外,我爺爺非常喜歡喝酒,我姑姑只要去金門,都會買很多高粱酒回來孝敬他,我的印象中,爺爺中午下午晚上,都會在飯桌上喝酒吃東西。而就在有一次,爺爺喝完酒後就跑去洗澡,我父母親和奶奶都極力勸阻,最後的妥協是他會用冷一點的水洗,在途中我奶奶還把我帶進去洗屁股,這是在我三歲的時候。我父親覺得很奇怪,怎麼進去洗澡洗那麼久了都沒出來,於是便前往查看,結果就看到我爺爺倒在浴室地板上,緊急叫救護車,伯父也立即趕到,我父親和伯父兩人協同救護人員將我爺爺抬上救護車送醫,最後的結果是腦中風,無法說話。我奶奶常常跟我說,爺爺平常都不會感冒生病,可是一有事,都會是出大事情。我每次都聽的感覺非常難過。 爺爺在到台灣以前,在大陸也有妻子、子女、家庭,我們胡家人都住在胡家村。因戰亂被迫逃亡,來到台灣定居,認識了我奶奶才又結了婚。我覺得爺爺非常偉大,他經歷了中國史上屬一屬二重大的變革、戰亂,亂世中出身的他,不僅有著堅強刻苦的意志力,也保有文人雅士的風骨翩翩,一生顛簸曲折,我卻從他身上感受不到一點怨嘆,確實是我在面對一點小挫折、小阻礙時,在我心靈穩定上的重要力量。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父親 青年 奮鬥史
父親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
家中若是聽見他的聲音,通常是因為我們問他問題而他回答,或是他罵人,又或是他叫我們做家事時會出聲。他不喜歡大小聲,但他會堅持對的事情:
大約是我國中時,有次媽媽叫我們兄妹去晾衣服。我和妹妹正在玩電腦,於是不約而同的說:「等一下啦!」他可是火了:「等什麼?叫你們去你們就去,又不是在做什麼正經事!」但是我們兩個小鬼依舊不怕死-以前的我是這樣的:越是念我,我脾氣可是越發的硬氣!難搞!爸也知道,但他就是堅持:「等什麼!給我去!」
雖我不常在家,但有時一個小摩擦就會有這種對決。輸贏不一定,但我父親就是這樣,對於我們該做的事他絕不手軟,必然要求我們去做。
為什麼父親不喜歡說話?父親在中學時期曾經參加過辯論社,口才好的很!想辯,想辯贏他還真有點困難。那又為什麼他不常用這種優勢來要求我們?
父親中學時期的事我所知並不多,我打算在之後幾次的採訪繼續探究。總而言之,父親的口才真是不錯的,但進入職場後,他漸知道:口才再怎麼好,也不一定有用,別人口頭上服了你,當然打從心底不服-「你不過就是嘴巴上強了點,會點巧妙的詞語或詭辯的說法就強?就大尾?讀書人了不起?」
不開心了,當然就是──整!整你!整死你!
被整幾次,父親也知道職場的黑暗。「言詞再怎麼好,有什麼用?不聽就是不聽,你講他幾句他整死你,你也不見得有什麼辦法。」當然,他事後也補充,這種人在職場上的職業壽命是不久的,但他也說:「即使如此,言詞上依舊是得注意,不要為自己找來非必要的麻煩。」
在紡織廠打滾多年,也知道:口才好但心不服,沒有用。真心服了,口才也不重要了。
提及紡織廠,對父親而言那可是個很長的故事。真要說,得從他的從業生涯開始。
父親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寒暑假打工補貼家用,也因此導致了他現在的富貴手:他曾經在化學工廠幫忙處理化學藥劑,就是那時的藥劑導致他的手部皮膚非常不好。他甚至做過雨傘,就像孔子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就像孔子,父親並非駑鈍!在國中時,他可是資優班喔!只是終究是愛玩、成績並不是很好。
於是。
高中聯考成績不佳,成績只有工專的邊緣:大漢工專。但考量家裡的經濟實力無法負擔交通費和學費,父親不去大漢工專,而是以成績單申請豫章工商。但沒幾天她就後悔了,因為豫章工商的教程實在是太差了!一天總共就五節課,考試只要簽名就有五十分。父親幾乎每次都拿第一名。
「一點意義都沒有,在這種地方讀書。」
重考。
泰山高中夜間部。電子科。
讀書的同時父親也在打工,在師傅底下學技術。父親說,當時師傅是不喜歡他讀書的。「讀什麼書?乖乖做比較實在!」師傅為了貫徹他要父親不讀書的想法,經常是加工、加料給父親,要求他做比較多、比較難的事情!怎麼樣!就是不讓你準時下班去讀書!但父親也不好惹!師傅刻意將他的工加重,使他不能準時下班去讀書,他就硬是是做完給你看!硬是比別人更認真!更拚!
父親回憶這段往事時,他也說:「也許正是嚴師出高徒吧!我累積了相當多的實作經驗!」父親那時的筆記可是字典級的厚度啊!父親在實作上的雄厚經驗,幫助他在日後在紡織廠中,能夠以他豐富的經驗去教授學弟學妹操作工廠的機電儀器:只要就他師父所教所授,調整為適合他的學弟妹吸收的方式。學弟妹有什麼問題,他也能很快地為他們解答。因此,父親在紡織廠是很有名望的。公司是相當的器重他,就因為他曾經投入在他的專業,能夠為公司支撐起厚實的技術支柱。
在家裡看著父親,若不是特別探究,他常以鋼鐵的面目不透風地防守著他的過去、他的心,就像他是因為我們出生而存在,他的過去回憶很少參與道我們日常的生活。這次訪問就像為高地的湖水輕輕疏洪,只要稍稍引導,就溢出好多好多的回憶。若不是這次的機會,我也沒有機會了解到父親的過去。
父親總說:「沒什麼,不過是小事。」但每件他說是小事的事情,都蘊含著「務實」這堅定的人生哲學。
他嚴肅又溫柔。他笑容親和。他卻又剛毅木訥,他堅強、認真執著。
《孫子兵法》曰「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他不是什麼偉大的創業家,他只是在企業文化中打滾的人。
他沒有什麼偉大的父愛;
他沒有經營的奇智異謀;他沒有巨厚的家產後盾;他沒有天賦異稟。
他踏實的經營一切。
務實,就是他的價值。
訪問文稿
那是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猶記得當時蟬聲唧唧,路面上熱氣奔騰,天空中高掛的艷陽正彰顯著自身的強盛,然而在大榕樹下,卻是別有一番風情,擾人的熱風在樹蔭的遮蔽下,風輕撫著身子卻是陣陣清涼。此時,祖父坐在帶有時代刻畫的藤椅上,述說著以前的故事。
時間是個極具創意的雕刻師,在祖父的臉上刻畫上時間的腳步,額頭上的皺紋,一道深似一道,眼睛旁的魚兒,隨著時光悄然而來的腳步,奇尾巴是長得更加的長。祖父以他特有的嗓音跟我訴說著,他小時候的經歷,那時我祖父的父親因很早就離開原本的家園,因此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因此阿公的父親常常需要到白河以外的地方接工作來養活一家大小,我祖父時常因著他父親工作的轉變,而轉變讀書的學校,光是國小時期,轉學次數最少有五次以上,當我祖父跟我說這件事時,要不是他父親時常不在家,他的廚藝想必不會像現在如此好,我祖父跟我說他時常一個人從柳營走路,走回位於台南市東北的白河,不是台南人的話,大概有點難想像這段距離有多長,距離最少有12公里之長,這種距離對一個國小的孩子來講,並不是一段十分容易走完的距離。
我祖父他是在日本殖民時期,長大的小孩,因此日本的教育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時日本教育所帶來給台灣人民的改變,可以很容易從祖父身上看出,舉如:守時,這一點對現今的人來說,或許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尤其以中華民族來看,與別人相邀約卻是常常遲到,這點在現今華人社會圈,並不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當時日本殖民台灣時,注意到台灣民眾普遍有這種現象發生,而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是以守時著稱的,因此對台灣人這種遲到習慣,十分討厭,因此在當時日本人可以控制台灣教育體制下,他們對當時台灣人灌輸許多日本人認為是好的習慣,當然日本人也會對台灣人灌輸要服從日本天皇,或是要服從日本的政府之類的思想,之類等等的東西。但不得不承認,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教育,以當時來說,算是十分成功的,也使得許多當時的小孩能有上學的機會。而我祖父正好是在這時期皆受過教育的人,因此他對守時十分的注重,以我自身經歷過的經驗來說,我祖父是真的十分的守時,像在今年的暑假,我去學習如何開車,有幾次是由我祖父接我去駕訓班的場地,他常常在約定的時間前10分鐘,就已經在我家一樓出現,在要接我離開駕訓班時,有常常是在下課前10分鐘抵達,除了這件事之外,仍有許多的例子,但我就不再此贅述。
隨著敘述往事的尾聲,我對祖父也是越來越好奇,但想了解更深入,還是等下次機會吧~此時風還在戲弄著掛在樹上的葉子。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學無止境
學無止境
109910040 醫二 陳令軒
我舅舅的求學歷程,非常的特別。當年考高中聯考的前兩週,他的媽媽過世,所幸在兩位老師的關心與陪伴之下,暫時撇開傷痛,考到了學區內第一志願的高中。在高中的前兩年,原先為了減去通勤的不便,而選擇住校,但是一年下來,其實住宿的環境,很容易就和同學東遊西混,成績反而不甚理想,有一天,他在打工的地方看到很多公子哥的奢侈浪費,而體會到自己不該再這樣下去。直到二下,放棄了住宿的資格,住到了他的姊姊家,在那邊有阿姨的監督與照顧,讓他能更專心於課業上。但是一開始的課業已經落後很多了!使得他大學聯考只考到了私立的JC大學,當下他就放棄學籍,進入重考班,勤奮了一年後有了不錯的成績,在J大S大競相邀請之下,他進入了J大TM系。進入大學後,他就不再跟家裡拿錢,靠著雙親遺留下的退休金和房子的出租,再加上自己到處兼職的半工半讀,來付學費及供應仍是省吃儉用的生活所需,而且他選擇的工作,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除了家教、陪讀等常見的與學習有關的工作,他做過一個比較特別的工作是考卷測試的人員,這個工作需要入闈,雖然必須短暫的與世隔離,但是他覺得做這工作的同時同時可以學習,檢視自己的程度,薪水之外又包吃住,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畢業後,則考到了C大學的TM所,畢業前也順利地拿到了TM技師的執照。但是讀了那些年的TM,他才發現TM並不完全是他的興趣,又考取了N大的TEMA研究所,但其實當他考上之前的那陣子,他所住的,我外公的老家,電線走火整個燒掉了!他再度地在考試前夕遇到了人生的劇變,但是他這次很清楚知道自己的重點在哪裡,而暫時先不處理那間房子,借住了我阿姨家好好努力。而他仍舊不以此滿足,因此在讀N大的期間,在激烈競爭下,以一句”我想讀更多的書,吸取更多的經驗”打動了評審的心,申請到了A大一年交換學生的機會,他在那裏讀的是FL,決心充實自己不足的FL能力。回到台灣,得到了第二個碩士學位後,他在UC的科技公司擔任經理,但是做了一年,他認為這樣子整天做事,不符合他的理想,他還是對於學習與教學比較有熱忱,又覺得從事F業的同學所學的內容很實用又有趣,邊工作邊自修及詢問讀F的同學之下,他成功跨領域從二類跨到了一類,高分考取了T大F研究所,而在研究所的幾年中,他讀書、打工,以運動當休閒之餘,都待在研究室中做研究,中間還有一陣子,爭取到了H大交換學生的機會,去那邊讀了幾個月的書。目前,他已經考取了T大F的博士班,現在的他兼職的工作與以往又更加不同了!他在一些科技大學或是外商公司開課程當講師,依舊在工作的同時學習與複習。在同時有工作的情況下,他居然還能夠打破T大紀錄,成為第一個在第一學期,就修完博士班兩年所有學分的T大博士生,他的認真可見一斑。他的求學精神真的是我們家族的榜樣,刻苦耐勞,省吃儉用的同時,仍舊多多充實自己,除了一直往上升學的學無止盡,還靠自己的努力跨了一二類的領域。而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每天都能待在圖書館一直讀書,曾經他說過,他只要一天不讀書,甚至是一天不進圖書館,就會令他渾身不自在。他這種認真求學的態度,真的是值得我好好的學習!
老爸不願說的事
A Person Whom I Would Like To Interview – My Dad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人物描寫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彷若重演紅樓一夢 ─ 母親方仁鳳女士的故事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訪問稿
敘事與傾聽
看榜單的那一天,我記憶猶新。
查看自己的學校後,我找尋著自己的同學。
在這之中,有一個很熟悉的名字,在我的高中生活中,一個很戲劇性的名字
-林澤宇
這是位在我們這屆很有名氣的人,幾乎各大報章雜誌都有報導過他,
一開始看到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並且上網確認自己的記憶
那一年,我領到基測成績,分數頗高的我其實還滿沾沾自喜的,但是全國關注的永遠只有那幾位榜首,台南沒有滿分312的人物,但台北卻有十來個,其中有一位名字便是-林澤宇,訪問時他說:「要考上建中資優班,並以台大醫科為目標」,我很不以為然,我一直覺得成績好的,不一定是資優生,所以要考上資優班根本是天方夜譚,所以我也沒有繼續追蹤這則新聞下去,放棄建中資優班,報考台南一中資優班的我,常常回想起那些312的人是否有考上資優班?驕傲自大的我時時以自己的才能為榮,並想那些人是否維持好成績,擁有精彩的高中生活,高中不留白是我從小的志願,我個人覺得,高中是一個跳板,要能夠成為一個頂尖大學生,必須從所有小處著手,參加多樣性的社團、各種類的競賽、各方面的活動,就當我過完精彩的高一生活時,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則新聞-建中高材生,棄建中投私校,每個人閃過的念頭都是:「神經病」,記得當時在教室看到這則新聞時,我們班的人都共同講了這三個字,回家後我把新聞打開給我媽看時,他也說:「他的前途就這樣毀了」再加上他一在強調自己要上醫科,我們都說:「這樣能有國立就偷笑了」且記者用悚動的標題寫:「建中生為錢換轉學」,細讀內容候你就會明白固中奧妙,他因為家中企業經營不善,所以為了協助家業,他極度需要這筆獎學金,但我們常說:「他可能因此損失走醫科的前途」,這個人也叫-林澤宇,這兩個人是同一個,在馬偕榜單上的林澤宇,就是這位名人,在這裡看到他著實令我感到詫異,更讓我感到十分羞愧,他在較差的環境也能考到如此優秀的學校,這之中所需要的毅力及努力肯定是我們的好幾十倍,所以我很欣賞他還能考上這裡,再加上他的處事態度及處理事情的技巧,實在令我自嘆弗如啊!能夠成為他的同班同學我很榮幸,然而我對於他這段奮鬥過程中的故事十分感興趣,我很想一探究竟,他是如何持之以恆,如何在低度競爭力的環境下保有實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尤其是重極度緊迫的高三生活,轉戰極度自由的大學生活,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自己念書的決心,沒有人會再逼迫我們念書,只有過與不過,這都在挑戰著我們的毅力以及自律能力,我相信林同學擁有非常優異的自律能力,我也很想了解隱藏於新聞媒體後面真正的事實。除了過去的歷史事實以外我也想了解他的現在、未來,一個人要能夠掌握現在、望眼未來,才能夠撐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才子,我覺得對於現階段就讀醫學生的人而言,如何掌握好成績,培養優異的溝通技巧,廣闊的交友圈,這些都對未來有不小的幫助。對於未來的期許也是我想了解的,每個人都知道做醫生很辛苦,那要把持著甚麼理念才能夠持續奮鬥下去?想作為怎樣的一個醫生,該如何與病人溝通?我想林澤宇能夠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以一名好友的身分訪問實質上有點不太妥當,我需要注意自己的遣詞用句,才能夠不讓這場訪問變調,就像平常訪談節目上,主詞人時時刻刻維持著輕鬆的態度,就是不想讓受訪者受傷,若稍個不小心就會傷了和氣,或許還會導致原先極好的朋友從此不復存在,這是一件很艱鉅的任務呀!所以我有先把自己打算問的問題整理出來,且先交給林澤宇,當作是暖暖身,但在這之中依然會穿插一下稿子上沒有的題目且較尖銳的問題,但是我依然會以輕鬆的態度來訪問,觀察他的反應,一個脫序就轉換話題,這才不失為一位優秀的訪問者。我有預先問了一些問題,例如:
轉學篇
1、你覺得新聞講的可信度有多少?
2、當初剛進建中時你對於那三年原有甚麼期望?
3、過完一個學期後你覺得建中的生活跟你理想的生活有甚麼出入?
4、你當時想到解決經濟狀況的方法有哪些?
5、選擇這種方法時,其他人給你的意見或評論?
6、你當初是如何與私校接觸的?你選擇了那些私校?
7、是甚麼樣的條件讓你跑去遠在桃園的啟英高中?
8、啟英高中的生活跟你在建中的生活有甚麼差別?
9、你是如何堅持自己的理想?
10、 要怎樣才能夠在那樣的環境維持讀書的慾望?
11、 身為一位建中的轉學生,你在啟英高中會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12、 在啟英高中生活的過程中,你最印象深刻的事件是甚麼?
13、 你在這三年有補習?有甚麼訣竅讓你維持好成績?
14、 你再升高中時說自己想考台大醫學系,你有沒有想過,或許你不轉學就能夠實現自己當初的理想,考上最好的學校?會感到可惜、懊惱?
醫學篇
1、 你在考上高中的同時,你就決心要考醫科,是怎樣的契機讓你這麼早就決定要讀醫科?
2、 考上醫科後,你打算要怎樣過這七年?
3、 你希望在這七年學到甚麼?
4、 或許討論這個問題有點太早,你想選甚麼科?
5、 來到馬偕幾個月了,你對於醫學生的憧憬還存在?
6、 在如此偏遠的學校,有符合你對大學生活的想像?
未來篇
1、你想成為一位甚麼樣的醫生?
2、你要如何在如此忙碌的生活中把持住身為一名醫師的堅持?
3、或許幾十年過後,你對於醫生的熱情早已喪失,若到那時,你想要埋下甚麼預警措施?
4、你希望在忙碌之餘培養甚麼興趣?
敘事與傾聽----探訪劉嘉棋
敘事與傾聽----探訪劉嘉棋 醫學系 許哲敏 15號
開盡了芬芳後
別人看見了腐底的枯朽、時間的摧殘、生命的流逝;
但他,卻從衰敗中體會出,
落紅不是無情物,輾入泥地,化作一枝枝生命的新芽。
第一印象
第一次見到嘉棋,感覺他是個不苟言笑的人,雖然我並不清楚他的個性,但感覺他應該是個很難聊天、談心的人。當然相處久後,發現他其實是個個性開朗、活潑的人,但也僅限於我對他的初步觀察,是否他做人處事有不正經的地方?還是他有過人之處而我沒察覺到?
初衷
大概開學後兩三個月,我從翁鼎淳慢慢了好朋友,當我們在聊天時,聊到有關嘉棋的個性,志向……,令人驚嘆的是,嘉琪竟然想當無國界醫師!我對無國界醫師的理解是:這群醫師需要有精湛的醫術,因為到落後國家行醫,缺乏高科技的醫療器材;他們需要過人的體力,有時可能得忍受幾個禮拜的飢荒,以及戰亂疾病的橫行;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那種意志是比當醫生,在大醫院服務所受的苦千萬倍以上。不但如此,他們需要忍受家人不在身邊的孤寂,一個個患者在眼前離去的煎熬……他們需要克服的,他們需要背負的,是一整個世界的仇恨、飢餓、疾病、荒蕪。但當我在跟嘉棋訪談時,聊到這一段時,他的眼神是堅定的,他的聲音是宏亮的。也許這一去就是十幾年,但嘉棋透露這,他不畏懼任何的困難,因為當醫生就是要救人,不救人的醫生,只能叫庸醫。我也問到他:「如果你想要當一位無國界醫生,但你有你的家庭要照顧,就此會不會失去了對家庭的溫暖?」他的回答令我非常讚嘆:「當然最理想的是我和我的妻子一起到落後國家服務,但如果不能,我會先安頓好他們,然後朝著我的理想前進。每個人都有家庭要照顧,但每個人如果都這樣,那誰來救救那些受苦受難的病人?」跟嘉棋相較之下,我真的還有很多要學。嘉棋就像一位觀音菩薩,他降臨人間就是要為世人賜福,而我就像蒙受甘露的子弟,在探訪的過程有著無限的想法、感動。
分享
我跟嘉棋的觀念很像:「如果不是要當一位救世濟俗的仁醫,根本不配讀醫學系,也不用浪費這七年,浪費國家的資源,以後成名了,做一位診所裡每天替人抽痰、每天替人微整形、每天替人注射玻尿酸的醫生。台灣不缺這種醫生,如果要賺錢,可以去讀牙醫系;如果要成名,可以去選立委、當藝人。世界上有很多有抱負、有理想,但卻沒有資源,沒有錢可以讀書的孩子。如果我們做為醫學系學生的一份子,卻徒糜廩粟,又怎麼對得起那些孩子呢?」這是我對嘉棋的分享,嘉棋也認為如此。我很高興能在馬偕遇上一位能夠如此替他人著想的朋友,當我再看見嘉棋,我看到的不只是外表開朗、逗趣的性格,更看到了他隱藏在內心的一股光、一股無人能及的慈悲、普眾、關懷受苦受難的人的心。
人,仁,忍,韌。
當生命可以做到關懷、關愛,
在此分享一段蘇芮的歌—牽手
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
讓我們牽起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開出一季燦爛的春天。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公視參訪
公視參訪
公視參訪
對導演的認識起初只來自於節目《我們的島》,但說實在,對於導演的深層了解,卻是藉由這次的參訪得來的。關心台灣的環保議題與得到那匹金馬到底哪個重要?甚至工作量和收入的多寡是否達到平衡?然對導演而言,給的卻永遠是擺脫世俗化的答案 ─ 他永遠選擇做自己。因為不忍環境的惡化污染了寶島的美麗,導演的眼神關注的不是手中孫中山紅色圖像的多寡,卻是關心環境的惡化性變遷,那雙眼眸是展望台灣會有更好未來的盼望眼神。我發現,他是環境的守護天使,也是真的在為下一代留一片清新家園的守門人,總是希望未來的門後的世界,會比現在更美麗、更美好。
另一點我欽佩的,是導演對夢想的堅持與實踐。放眼大千世界眾多人為名為利,努力一輩子換來的卻是短暫的歡愉;但是,導演用自己的雙腳走片世界,用鏡頭的眼捕捉他想探討的世界,用自己的堅持支撐理想的重量,甚至當一天的工作量遠遠超過自己所得,他無哀無怨,求得或許只有在自己生命結束前的每一刻,為夢想衝,為自己行片藍天,也為台灣、我們的島、我們的家園多盡一份心力吧!
Steve Jobs:「把每天當最後一天在活。」這也是藉由這次探訪讓我深刻瞭解到的一句話。所以我要謝謝導演,因為當看到一個人為自己的理想奔馳了近半個年歲,我發現其實為了夢想努力,我也可以。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公視參訪
在出發之前,就很期待這次的參訪活動,雖然說見聞不廣,而未曾聽聞過這位導演,但是能在公視拍攝這麼多的紀錄片,令我非常想見識見識這位導演。
導演分享了很多他的工作狀況與一些紀錄片拍攝的建議,對於他的工作真是令我印象深刻,很多電視台都有在做行腳節目,每當看到這些節目,羨慕他們到處玩的同時,也常常對於他們那些驚險刺激又極有風險的極限挑戰感到敬佩,沒想到這次能夠與有這類經驗的導演有所接觸,玉山、南極、聖母峰……聽著他爬過的山,走過的險境,那些驚險刺激的旅程,雖然聽起來是那麼的令人膽怯,但導演卻講得津津有味,可見這些挑戰人類極限的活動有多麼的吸引他。
而他的紀錄片也不只是在於挑戰自我,介紹這些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給觀眾而已,在他精采豐富的PPT中,其實可以看見很多對於人文與自然的關懷。像是他為蚵農拍的紀錄片,讓大家對於蚵農們辛苦謀生的生活更有了解。但更令我震撼的是,導演拍的那些對於環境變遷的紀錄,長期定時忠實的記錄,真的是很需要細心與耐心才能夠完成那些紀錄,利用小小的一己之力,對於我們的家園長期以來的問題關心與付諸行動的貢獻,雖然有些事可能還被擱在行政程序中,但是若是沒有這樣子的態度,沒有這樣子的人,我們的家園一定會被破壞得更快!
最後,導演為我們介紹了一些器材,對於有在玩攝影的我,實在是不禁手軟,因為那些東西真的是很貴,但是效果也真的是令人欽佩,果然專業的就是不一樣,謀生器具絕對馬虎不得。專業的器材之外,也考量到了某些險境的方便性,而有些潛水或是登山方便的小型器材,感覺也是頗實用呢!
雖然很辛苦,領的薪水也不是比別人特別多,但是能夠利用工作的機會,為這個社會貢獻一些心力,並且將這些珍貴的事物美景,以專業的技術與器材記錄下來,並且使之在大眾間廣為流傳,實在是難能可貴。尤其是當我不經意地發現,導演他是新聞部中最少休假的一位之後,更是令我敬佩不已!
公視參訪
可惜我精神不佳,中間昏睡一陣子。有幸聽到的部分,都是絕佳的養分,灌溉著我們這些晚輩的創作能量。
整場柯導演的帶領中我看見好濃醇的生命密度。柯金源導演記錄台灣不遺餘力,柯導演在攝影、製作各式紀錄片中,審美觀不斷洗練、轉化,對環境的感情也是日漸增加,很明顯的柯導演提倡環境保護,他用大量的照片對比,滄海桑田式的告訴我們環境的變遷有多麼驚人。
柯導演對紀錄片的定義是將真實事件做藝術手法的處理。就像各式生鮮食材,原味吃當然很讚,能感受到大自然純樸的滋味!但若稍加工,像生菜做成沙拉,魚做成生魚片或蒸魚!不失原味的處理食材,就像紀錄片的處理一樣,不失去原味,而能夠強調該強調的。
什麼是該強調的?柯導演說:「紀錄片必須從某個觀點出發」,也就是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以前,我的想法是不預設立場--也就是不預設價值觀,不評論、不判斷--以前的想法是這樣的:紀錄片,就是忠實呈現,忠實捕捉每一分目標對象的精華。找到目標對象的核心價值,然後呈現出來。呈現被記錄者的真實。
柯導演的想法衝擊著我以前的觀念:若像柯導演那樣,不就是用有色的鏡片去看、去記錄?
對此,我的解釋是:若只「忠實紀錄」,不是「忠實呈現」:只用一元的觀點--受訪者的觀點,可能流於過度保護該價值觀,而不能顯示出該價值觀真正的價值。以不同的思想衝擊價值觀,受訪的「非核心」部位會因為外來價值而被洗去,就能看見核心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被西方文化衝擊,我們可能對中國文化不夠了解。如果漁村沒有被都市力量衝擊,可能漁村除了純樸以外什麼都沒有。
除了人文的採訪,柯導演還有像是玉山、南極等等極地的採訪。我睡著了,很不好意思。
還有是有關台灣環境的變遷。要愛護環境。
其實我不知道要怎麼寫這部分的心得。因為若是真的保護台灣環境,我不應該當醫生--醫學是很浪費資源的一門學科。(其實,大多數的科學都很浪費資源。)我們滿足了自己的願望,犧牲的是土地、是未來子孫的生存權。美其名曰子孫擁有更好的科技、更棒的生活品質--放屁!我們這些先輩們大量的向大自然、向環境舉債,然後債留子孫,自己先去了、先逍遙了。不就是如此嗎?就先只談論水吧--未來每一口水可能都要求要有安全標章,因為未處理過的水是重金屬、毒素和內分泌干擾素溶液。柯導演告訴我們採訪的技巧地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應該愛護土地。上帝是要我們管理土地上的一切,不是汙染或摧毀。
所以,當醫生也要用醫生可以的方法愛護土地!我還不知道怎麼做,但有一天我會知道的!
結論是這樣的。
收穫良多,也許不完全是處理技術的部份,還有更多是人文、土地的關懷。期待挖子尾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