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敘事與傾聽----探訪劉嘉棋

敘事與傾聽----探訪劉嘉棋 醫學系 許哲敏 15號

開盡了芬芳後

別人看見了腐底的枯朽、時間的摧殘、生命的流逝;

但他,卻從衰敗中體會出,

落紅不是無情物,輾入泥地,化作一枝枝生命的新芽。

第一印象

第一次見到嘉棋,感覺他是個不苟言笑的人,雖然我並不清楚他的個性,但感覺他應該是個很難聊天、談心的人。當然相處久後,發現他其實是個個性開朗、活潑的人,但也僅限於我對他的初步觀察,是否他做人處事有不正經的地方?還是他有過人之處而我沒察覺到?

初衷

大概開學後兩三個月,我從翁鼎淳慢慢了好朋友,當我們在聊天時,聊到有關嘉棋的個性,志向……,令人驚嘆的是,嘉琪竟然想當無國界醫師!我對無國界醫師的理解是:這群醫師需要有精湛的醫術,因為到落後國家行醫,缺乏高科技的醫療器材;他們需要過人的體力,有時可能得忍受幾個禮拜的飢荒,以及戰亂疾病的橫行;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那種意志是比當醫生,在大醫院服務所受的苦千萬倍以上。不但如此,他們需要忍受家人不在身邊的孤寂,一個個患者在眼前離去的煎熬……他們需要克服的,他們需要背負的,是一整個世界的仇恨、飢餓、疾病、荒蕪。但當我在跟嘉棋訪談時,聊到這一段時,他的眼神是堅定的,他的聲音是宏亮的。也許這一去就是十幾年,但嘉棋透露這,他不畏懼任何的困難,因為當醫生就是要救人,不救人的醫生,只能叫庸醫。我也問到他:「如果你想要當一位無國界醫生,但你有你的家庭要照顧,就此會不會失去了對家庭的溫暖?」他的回答令我非常讚嘆:「當然最理想的是我和我的妻子一起到落後國家服務,但如果不能,我會先安頓好他們,然後朝著我的理想前進。每個人都有家庭要照顧,但每個人如果都這樣,那誰來救救那些受苦受難的病人?」跟嘉棋相較之下,我真的還有很多要學。嘉棋就像一位觀音菩薩,他降臨人間就是要為世人賜福,而我就像蒙受甘露的子弟,在探訪的過程有著無限的想法、感動。

分享

我跟嘉棋的觀念很像:「如果不是要當一位救世濟俗的仁醫,根本不配讀醫學系,也不用浪費這七年,浪費國家的資源,以後成名了,做一位診所裡每天替人抽痰、每天替人微整形、每天替人注射玻尿酸的醫生。台灣不缺這種醫生,如果要賺錢,可以去讀牙醫系;如果要成名,可以去選立委、當藝人。世界上有很多有抱負、有理想,但卻沒有資源,沒有錢可以讀書的孩子。如果我們做為醫學系學生的一份子,卻徒糜廩粟,又怎麼對得起那些孩子呢?」這是我對嘉棋的分享,嘉棋也認為如此。我很高興能在馬偕遇上一位能夠如此替他人著想的朋友,當我再看見嘉棋,我看到的不只是外表開朗、逗趣的性格,更看到了他隱藏在內心的一股光、一股無人能及的慈悲、普眾、關懷受苦受難的人的心。

人,仁,忍,韌。

當生命可以做到關懷、關愛,

在此分享一段蘇芮的歌—牽手

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回頭

讓我們牽起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開出一季燦爛的春天。

1 則留言:

  1. 因為看到這一篇!我真的更認識你也認識劉嘉琪,原來你的文藻如此精湛,描述恰到好處,嘉琪的心境歷歷在目!當然我更驚訝原來劉嘉琪有著和一般醫學系學生不一樣的目標,想要成為無國界醫生這絕對是需要極大的毅力,在我心中對嘉琪的印象也正如你一開始對她的看法!不苟言笑!讓我不敢跟他親近,甚至懷疑他進入醫學系的動機。不過看完這篇探訪後我真得從"心"認識這位同學,因為我很佩服她的勇氣!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